萬萬沒想到,今年比去年還難
萬萬沒想到,今年比去年還難
原創 你們的中產先生 中產先生 2022-03-15 12:10
2019年,我很想念它。
- 1 -
去年底,我對今年還是謹慎樂觀的。
專家和世衛干事都說了,今年疫情就能結束大流行,去年將是最后一個寒冬。
去年地產按了半年,行業掄了一遍,四季度政策開始轉向,感覺能輕松一下了。
特別給我信心的是,今年這年份,一切以穩為主,平平穩穩度過應該沒啥問題。
可是一開年就給我整傻眼了。
先是俄烏打仗,大宗重啟漲價,然后疫情再起,現在股票也跌的爹媽不認了。
就不說中概了,還好跑得快,323家中概股中,有156家公司的股價跌幅超過了90%。
港股抄底了阿里和騰訊之后,就一直跌跌不休,再跌就要加入丐幫了。
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,短短幾天和富裕朋友的差距又縮小了,這是我情緒還保持基本穩定的原因。
回想過去的兩年多,疫情把全球化撕開了一個口子,這次打仗又火上澆油,不但產業脫鉤,資本也要脫鉤嗎?
看歐美凍結俄羅斯資產的勁頭,看拋售中國資產的速度,真的令人擔憂。
估計來一輪降息放水是少不了的。
只是,放水能緩解債務,能創造需求嗎?
這波疫情,真的讓我的消費需求減少很多,感覺人都要低欲望了。
- 2 -
說起疫情,令人揪心。
因為奧密克戎BA.2變異株,感染人數從破一千,破兩千,破三千,到了昨天感染人數已經破五千了。
很多省市已經是事實上的半封狀態,這波疫情是武漢之后最嚴峻的時刻。
奧密克戎BA.2的特點就是:
代際時間短,傳染性高,免疫逃逸強,無癥狀居多,傳播比較隱秘。
所以,這給防疫帶了新的挑戰,有點措手不及。
好在我所在的城市,基本不到一個月就能清零,說明現有防疫策略還是很有效的,當然成本也很高。
這一點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。
疫情兩年多來,對經濟的影響很大,特別是服務業很難,很多小微企業撐不住,最近網上流傳下面這張圖,讓人動容:
這種故事并不少見,之前有一個“流調中的中國人”系列,也可以看出普通人再面對風險的時候,能做的其實很有限。
看到相關部門也在補充升級防控思路,家庭自測,引進新冠特效藥,加上動態清零,希望能早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吧。
疫情太久,不但經濟受影響,感覺人也會抑郁。
- 3 -
再有就是就業了。
年初就說,今年1000萬大學畢業生,考公解決不了太多,市場又不景氣,估計有一部分要進靈鷲宮,成為靈活就業工作者。
疫情這幾年,大家知道了,還是進體制好,最不濟也要去大廠。
好嘛,大廠今年開始裁員了。
昨天,網上就在流傳,阿里裁員30%,騰訊裁員15-30%。
和以往不同消息一出就辟謠不同,到現在也沒見官方出來辟謠,就看到一個接近騰訊的人員說:
比例沒有網傳30%那么高。
看來裁員還是有的。
騰訊主要是CSIG與PCG事業群進行人員縮減,阿里主要是本地生活進行縮減。
很多人說,都以為撐不住的是小微企業,沒想到大廠也撐不住,
說實話,政策大錘加疫情影響,大廠的日子早就不好過了。
去年幾大互聯網企業去年底公布三季度財報的時候,就看出來了,都不太好。
阿里巴巴:營收增長29% 凈利潤下降87%;字節跳動:抖音收入停止增長,今日頭條則接近虧損邊緣;百度:營收增長13%,凈利潤虧損166億元;騰訊:單季凈利近十年首次下滑;美團:虧損55.3億,創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大虧損。
大廠裁員了,感覺幸災樂禍的人少了,這些人出來找工作,是不是意味著普通人的競爭壓力更大了。
感覺今年靈鷲宮又要壯大了。
- 4 -結語
大環境就這樣了,怎么辦呢?
那句話怎么說的:
沒有什么勝利可言,挺住就是一切。
歷史都是曲折前進的,前些年放水,很多人走得很順暢,以為站在時代潮頭,現在是拼血厚的時候了。
只要挺住,就有希望。
怎么挺???
佛系、蟄伏、蓄勢,不折騰、不創業、不跳槽。
想起王興那句話:
2019年,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,但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。
我很想說一句:
2019年,我很想念它。
就這樣。